法制網訊 記者 張維 中國就業促進會記憶體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市場就業機會平衡的狀況下,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難的問題卻日益突出,近3年更進一步加劇。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統計,16-24歲青年失業率近三年來一直高於城鎮全口徑的失業率,並且從2011年1月以來呈逐月提高趨勢,到2013年10月已達到9%以上,比2011年1月提高3個多百分點。在大學生就業喊難的同時,許多企外接式硬碟業卻反映急需的人力資源缺口填不滿。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人,實際比2012年增加了19萬人,應該講增SD記憶卡幅並不大。但2013年大學生就業市場整體不太景氣,畢業生離校時的就業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
  一方面企業用人需求下降,據人社部一線觀察得到的數據,從2011年到2013年以來,企業對大HI-Q褐藻糖膠學生的實際需求一直在下降。聘用高校畢業生企業的比例下降得比較明顯,2013年一季度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20幾個百分點。另一方面,2013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占了整個勞動力市場新生勞動力的47%,而市場實際能提供的適合崗位卻顯得不足。
  報告指出,從中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監測中心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總體就業機會不如職高、中專、技校。不少調查也反映,高職、高專的就業情況普遍好於普通高校。大學生薪酬水平上整合負債升也很慢,與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有較大差距。
  報告分析,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矛盾如此尖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我國教育培養模式難以適應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需求,在我國經濟體系加速與市場對接的同時,教育體系卻基本不顧及市場的需要和變化,以供給為導向的慣性難以轉向市場需求導向,正如許多研究顯示,我國大學教育計劃經濟色彩濃厚,教育層次單一、課程內容和設置滯後,培養的畢業生同質性強、實際工作能力差,難以與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相適應。例如企業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對勞動者的知識和能力不斷提出新要求,但由於體制的障礙,難以做到以需求為導向,致使教育結構和教育體系調整緩慢,導致由其培養的青年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許多企業提出急需招收中高層的技術技能人才,但都反映大學畢業生學歷越高越不適用。
  其二,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中低端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用人比重一直維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勞動力近一半的大學生根本無法與市場六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對接。
  "這就是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的現狀特點,並且這種狀況還將維持相當一段時期,若要進行改變,就必須在產業結構調整、教育結構調整以及發展戰略轉變方面傾註更大的努力。"報告說。  (原標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近3年加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f92zfeh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